在目前前舉辦的相關產業論壇上,眾多鋰電池廠家表示未來要轉型做動力電池,可能看到了即將出爐的《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》。未來10年,中國將投資1000億元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。作為核心零部件動力電池首選,鋰電池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。

對于鋰電池產業有些”悲喜交加”。喜悅來自于災禍旁落:隨著《關于加強鉛蓄電池及再生鉛行業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》出臺,眾多鉛酸電池面臨“生死劫”,全國1774家鉛酸電池企業,7月底整頓后87%的企業都停了產,這似乎對于鋰電池來說是好事。
悲在于被逼轉型,作為手機生產大國,中國鋰電廠數量一度達上千家。但是隨著智能手機的流行,鋰電池業門檻提高,導致廠家生存困難,引發兼并大潮。數據顯示,目前國內鋰電廠家超過1000家,號稱轉型動力電池廠的達500家,明確表示要做的超過200家。
在目前舉辦的相關產業論壇上,眾多鋰電池廠家表示未來要轉型做動力電池,可能看到了即將出爐的《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》。未來10年,中國將投資1000億元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。作為核心零部件動力電池首選,鋰電池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。
國家“863”電動車重大專項動力電池測試中心主任王子冬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,中國鋰電產業主要問題還是怎樣把電池做好,大部分鋰電廠家根本沒掌握鋰電核心技術。
“鋰電池發展不起來的三個瓶頸:第一價格偏高,鋰電池較傳統的鉛酸電池貴幾百元;第二安全性差;第三缺乏一個統一的售后服務體系,消費者在產品出現問題后維修十分困難。”央視網電動車頻道總監王東說,“相信如果鋰電自行車可以將這些問題逐步解決,未來鋰電市場肯定會得到廣大認可。”
王子冬認為,目前國內鋰離子動力電池產業化生產能力尚在形成中,雖然能支持示范車型配套,但穩定性和安全性存在很多問題。國家應該設立動力電池的準入機制,否則盲目投入簡直就是一種浪費。